首页

女王踩踏 虐阳免费专区

时间:2025-05-29 20:36:37 作者:“中国环境保护历程与环境史研究-教学研讨会”在北大举办 浏览量:77708

  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 胡默达)由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主办的“中国环境保护历程与环境史研究-教学研讨会”27日至28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环境科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就环境史研究、教学与“影像环保”课程展开交流研讨。

  北京大学“影像环保”课程全称“影像环保——科学、意识和行为变迁”,由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原主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兼职教授贾峰与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世秋联合开设。该课程创新性地将影像艺术与环境保护深度融合,整合历史学、法学、传播学等六大学科,构建“历史反思-科学突破-意识觉醒-文化传播-行动变革”五位一体的教学框架。

图为贾峰在研讨会上发言。潘旭临 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李振山在会上表示,北京大学环境学科自1972年创立以来,构建了“科学-工程-健康-管理”全链条学科体系,培养了大批复合型人才。2004年,贾峰和张世秋在北京大学首次开设的绿色示范课程“环境技术的市场化”,吸引了10余所院校的上百名博士-硕士-本科生参加,成为当时绿色教育示范的佳话。自2023年起开设的“影像环保”课程,继续以创新教学的方式,树立了环境教育的标杆。

  原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杨朝飞在主旨报告中回顾了从中国参加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发菜的故事”,分析了国家、地方以及草原牧民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他认为,推进利益相关方的良性互动有助于解决好生态环境这一重大民生问题。

图为张世秋在现场发言。潘旭临 摄

  与会学者认为,环境科学研究需要跨学科视角、多领域交叉和多主体协作等创新性手段推动发展,开设“影像环保”课程,是进行高校环保教学创新实践的一次重要尝试。张世秋指出,环境问题研究较为复杂,需要跨学科视角应对。

  “环境史研究要集合环境、经济、传播等多方面力量。”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利华表示,历史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均没有确定的边界,过去前者更多关注人的问题,现在两者应相向而行。

图为王利华在现场发言。潘旭临 摄

  会议还设置多个研讨单元。在地方经验交流环节,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原二级巡视员程伟介绍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在云南召开的背景和意义;山东省生态环境宣教中心原主任钟福生通过分享十年拍鸟经历,用多幅照片展示了中国生态治理成效。

  本次研讨会首日,与会人员观摩了“影像环保”课程,并参与了学生研究小组汇报会。据悉,该课程正在筹备制作慕课,以方便更多高校学生交流学习。(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加快推动班车客运定制服务创新发展 官方有新部署

当对谈方、知名媒体主持人魏冰心问李娟,她的写作是否给大家带来一种田园牧歌的滤镜感时,李娟说:“很多美好的东西,我把它们写出来,我仔细想过,确实不是我真的要营造一种什么东西去让别人羡慕,而是这个东西它本身打动过我,我太震惊了,所以我要把它写出来和别人分享。我最初的写作就是这样子的。”

“中国天眼”成果再上新 天文科研团队揭秘快速射电暴随机时空行为

黑龙江赴粤推介夏季旅游 邀客畅游“一城三线”

放眼望去,在西藏长达4000多公里边境线上,千千万万干部群众扎根边陲,“人人是哨兵、户户是哨所、村村是堡垒、生产是执勤、放牧是巡逻”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一座座守土卫国的坚强堡垒已经筑就。

科考“利器”“香洲云”号江西湖口启航交付

3月25日,学生们正在进行“消防技能”比拼。当日是第29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为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抵御风险能力,引导和激励广大师生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掌握必要的消防常识和逃生自救技能,河北省石家庄市沿西街小学举办了“消防趣味运动会”活动。

东盟与中日韩13国青年长沙探寻东亚文明足迹

北京10月31日电 (记者 高凯)今年是被誉为“京剧第一科班”的富连成社创办120周年,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纪念富连成社创办120周年座谈会,于10月31日在京举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